• 杠杆证券费率 清华高考状元,转行香港卖保险了!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4 21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    杠杆证券费率 清华高考状元,转行香港卖保险了!

    (转自:挖掘机007)杠杆证券费率

    清华状元VC十年转身港险:高才赛道背后的行业转型困局

    2025年6月,一则"清华高考状元转行香港卖保险"的消息在金融圈引发热议。河南省2004年理科状元、清华大学本博连读的刘也行,在经历十年VC投资生涯后,于2024年正式跨界香港保险行业。这一职业轨迹的剧烈转折,不仅折射出高端人才流动的新趋势,更暴露出VC行业在市场调整期的深层困境。财经记者通过多方信源调查,还原这位"学霸男神"的职业选择逻辑,剖析高才计划下香港保险业的人才虹吸现象,以及背后VC行业的转型阵痛。

    状元的跨界轨迹:从实验室到保险经纪的十年跃迁

    2004年夏天,刘也行以719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,随即进入清华大学,在施一公实验室开启直博生涯。这位曾在《一站到底》节目中创下36轮答题纪录的"学霸男神",在博士第四年做出关键抉择——放弃科研道路转向金融领域。2010年代初,中国VC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,刘也行先后任职于金信容铭、广西清控等投资机构,专注生物医疗科技领域投资,累计参与管理规模达0-5亿元的基金产品。

    公开资料显示,刘也行在广西清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期间,主导过多个医疗健康项目的股权投资。其职业轨迹与同期中国VC行业的扩张周期高度吻合:2014-2021年,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年度募资规模从589亿美元增至2277亿美元,医疗健康成为投资热点领域。然而2022年以来,随着一级市场募资难、退出渠道收窄,VC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VC/PE市场新募基金数量同比下降28.3%,基金规模下降35.7%,项目IPO退出数量同比减少43%。

    "2023年是转折点,我们团队管理的基金到期清算压力陡增,新项目退出周期延长,业绩提成大幅缩水。"一位接近刘也行的前同事透露,2024年前后,不少中小型VC机构的投资经理面临"零奖金"困境,这成为推动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。而香港高才通计划的推出,为内地金融人才提供了新的职业出口——根据香港入境处数据,2024年通过"高才通"获批来港人数达18,032人,其中金融及会计服务行业占比达31.2%。

    港险行业的"高才"虹吸:高薪神话与现实落差

    刘也行的转型选择并非孤例。2025年初,中信证券前首席分析师唐思思加盟友邦保险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。香港保险业为何成为内地高端人才的新选择?表面看,香港保险市场以"高保额、高分红"产品著称,据香港保监局数据,2024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达312亿港元,同比增长45%。但深入调查发现,吸引人才的核心动力在于香港高才身份的获取通道——根据规定,年薪达250万港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人士可申请高才签证,而保险经纪职业为内地人才提供了快速落地的职业载体。

    "香港保险业确实存在收入两极分化现象。"拥有11年香港保险从业经验的资深经纪人陈先生向财经记者透露,行业内20%的顶尖经纪人掌握80%的客户资源,这些人往往自带高净值人脉,如前金融机构高管、企业主等。"普通经纪人的月收入约3-5万港元,仅够基本生活,而像刘也行这样的转型者,其过往积累的VC人脉圈能直接转化为高端客户资源。"这种"人脉变现"模式,使得保险经纪成为高才计划下的"身份跳板"。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保险业的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。香港保险联会数据显示,2024年持牌经纪人数量同比增长19.7%,其中内地背景从业者占比升至34%。某国际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HR负责人坦言:"我们近期招聘的经纪人中,超过半数有内地金融机构背景,他们的优势在于熟悉跨境资产配置需求,但短板是本地客户资源积累不足。"这种人才流动趋势,正在重塑香港保险行业的服务模式——从传统的本地客户开发,转向跨境财富管理业务。

    VC行业转型阵痛:人才流失背后的结构性调整

    刘也行的职业转向,本质上是VC行业人才供需失衡的缩影。2024年以来,中国VC市场面临多重压力:一方面,LP出资意愿下降,政府引导基金返投要求趋严;另一方面,被投企业IPO周期延长,2024年A股IPO数量同比减少40%,PE/VC支持的企业退出收益率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。这种市场环境下,VC机构普遍收缩业务规模,某中型VC机构合伙人透露:"我们团队从30人缩减到15人,投资经理平均奖金降幅超60%。"

    人才流动呈现明显的"逆向选择"特征——具备产业资源和项目判断能力的资深投资经理成为猎头重点目标,而初级岗位招聘需求锐减。猎聘网数据显示,2024年VC/PE行业中高端人才跳槽率同比上升27%,其中医疗、硬科技领域投资经理的跨行业流动率最高。"过去是项目挑人,现在是人挑项目。"一位猎头总监指出,不少资深投资人转向产业资本或企业战略投资部,而像刘也行这样转向跨境服务领域的案例,正成为新趋势。

    行业专家指出,VC行业的人才结构调整是市场出清的必然过程。"2015-2020年行业快速扩张期涌入的人才,正在经历专业能力和市场环境的双重筛选。"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楠表示,未来VC行业将向"精品化、专业化"方向发展,具备产业背景和跨境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。而香港保险业对内地VC人才的吸引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跨境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——当一级市场投资回报承压时,高净值客户对保险类避险产品的需求正在上升。

    高才计划下的职业博弈:身份价值与行业前景的再平衡

    刘也行的转型选择,暗含着对"身份价值"与"职业前景"的精密计算。香港高才身份不仅意味着税务优惠(香港薪俸税最高边际税率17%,低于内地45%),更提供了跨境业务的便利。据了解,刘也行目前主要服务内地高净值客户的香港保单配置需求,其过往VC生涯积累的企业客户资源成为核心竞争力。"这类转型者的优势在于理解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逻辑,而不仅仅是销售保险产品。"某跨境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评价道。

    但行业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香港保险业监管趋严,2024年香港保监局推出《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》,对分红保单的演示回报做出严格限制。同时,内地外汇管理政策对大额保单资金流动的监管加强,2024年个人购汇申报中"保险支出"项目的审核通过率下降15%。这些政策变化使得跨境保险业务的增长面临不确定性。

   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职业身份的转换——从掌握投资决策权的VC投资人,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保险经纪人,这种角色转变需要重构职业思维。"VC是筛选项目,保险是服务客户,前者是甲方思维,后者是乙方思维。"一位转型三年的前VC总监坦言,适应这种思维转变需要时间,而能否将原有资源有效转化为客户信任,成为转型成败的关键。

    当清华状元的职业选择成为行业风向标,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金融人才在市场周期中的生存策略调整。从VC到港险的跨界,既是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选择,也是金融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微观映射。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深入,高端人才的流动轨迹将持续重塑行业格局,而如何在身份价值与专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,或许是更多转型者需要思考的命题。财经将持续关注这一人才流动趋势对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影响,为读者提供深度行业观察。

   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